Sunday 10 May 2015

談貨幣供應 (1)

貨幣供應有多種量度方法,最常用的必定是M2。各國對M2定義大同小異,而這是香港金管局的版本:

公眾持有的貨幣 + 活期存款 + 持牌銀行的客戶儲蓄及定期存款 + 由持牌銀行發行而由公眾持有的可轉讓存款證

貨幣就像美國冒險樂園的遊戲劵,大家可以一定數量的劵換取物品。以下有幾個關於貨幣供應之有趣現象。

1)曾經讀過經濟的都知道貨幣之創造主要來自銀行。傳統教學方法表示當存款進入銀行,銀行就要保留一部份作儲備(Reserve),其餘的可以借出。現實中次序是倒轉的。銀行根本可以憑空借貸,而存款是借貸的結果而非其因。儲備多寡之重要性在於它限制了借貸的數量。

2)增加貨幣供應的後果是什麼?大學時大家應該學過一個公式MV=PQ。意思是一定時間內的總交易金額等於貨幣供應乘以貨幣的流轉次數。想象一年內交易金額為10億,而總貨幣量只得1億,那貨幣定必要流轉10次才能夠解釋10億之金額。

以美國為例,金融風暴後市民及企業的儲蓄意慾增強,希望減少債務,亦就是經濟學家說的Deleverage。當債務被償還而新債貸需求瘦弱時,貨幣供應就會減少。儲蓄及延後消費同時導致貨幣流轉速度減慢。央行的QE成功保持M2 增長,可是人家要deleverage,你把他手上的資產變成現金,他只會用來購買其他資產而非用來花費,故此貨幣流轉更加慢。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